在风眼结构形成的初期向其丢下很多冰块以吸收热带气旋放出的潜热,阻止潜热转化为动能。以巨大的冰块减少热带气旋所经过海面的海水温度。
消散缘由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热带风暴法兰克林。该风暴的强对流被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切离。
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台风珊珊,该风暴在移入高纬度后转变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一般在以下状况减弱消散,或丧失热带气旋的特质,转化为副热带气旋或者温带气旋。
移入陆地后,台风由于失去保持能量的温暖海水,而飞速减弱消散。绝大多数的强烈热带气旋登陆后一至两天即剧烈减弱,变成结构松散的热带低压区。但若果可以重新移到温暖的洋面上,它们或许会重新进步。移经山区的热带气旋可以在短期内飞速减弱。
假如台风在同一海面上滞留过久,翻起海平面30米以下较凉海水,使表面水温降低,热带气旋也会减弱。
移入水温低于26℃的海洋,这会使热带气旋失去其特质(中心附近的雷暴和暖心结构),减弱为热带低压。这是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消散的主因。
台风遇上强烈垂直风切变,对流组织也会受破坏。(如台风遇见冷锋时,将会飞速减弱)
与西风带有哪些用途,比如与邻近的锋面融合,这使热带气旋转化为温带气旋,这个过程会持续一至3日。[33]但即使热带气旋完成转化,有时候它们仍能保持热带风暴的风力和一定量的降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热带气旋转化而成的温带气旋有时风力会达到飓风的水平,严重干扰美国西岸或欧洲。
2006年的台风伊欧凯就是如此的一个例子。弱的热带气旋被另一低压区影响,受破坏而成为非气旋性雷暴,或被另一个较强的热带气旋吸收。
总结:由于发现眼壁置换会在较强的热带气旋自然发生,此计划最后被舍弃。由于被过度冷却的水份比率太少,以碘化银人工减弱热带气旋的效果不是十分的大。